隨著秦王開口,其余兩王也紛紛施壓。
不過片刻,宮內已彌漫著一股前所沒有的冷肅,甚至比屋外都冷幾分。
趙王接著道:“娘娘,三個月前,本王對于開戰一事就極力反對,可年輕的陛下一意孤行,造成今天這般狼狽的局面,實乃大夏之恥!”
“您無論如何都要對其嚴懲不怠,以正朝綱!”
“沒錯,趙王爺說的不錯!”
接著,還有六部官員附和。
秦王雖沒有再多說,但態度也很明確。
年輕的陛下,必須被嚴懲。
至于蕭太后,心中再怒也忍了下來,臉上平靜些:“陛下失蹤的這幾個月,整個朝堂人心惶惶,現如今陛下好不容易回來了,你們就這么迫不及的上書,彈劾?
不怒自威。
回懟眾人。
趙王撫了一把山羊胡:“回太后,我等此舉,為的還不是大夏?”
“就是,我們為的是萬民!”齊王接話,直接了當的喝道:“陛下為了一己私利,差點兒丟了寧家的江山,如此昏聵之君,又怎能堪當大位?”
這齊王,性格暴躁,向來說話直來直去。
“你……”
蕭太后也沒想到齊王會說的這么直接。
秦王面無表情,緩緩道:“先皇離世之前,曾囑咐我們三兄弟,一定要盡心竭力的輔佐陛下,可結果呢?陛下不聽勸阻,剛登基就起兵,白白葬送二十萬大軍!娘娘,這可是二十萬!”
“哪怕先皇在世,必然也會嚴懲寧云!”
“你竟然敢直呼陛下名諱!”蕭太后繃不住,怒喝一聲。
秦王一副義正言辭,言之鑿鑿的樣子,繼續道:“我作為寧云的長輩,為什么不能喚他名諱?”
“還有,像他這種不聽勸阻的昏聵之君,本王都可替先皇收拾一二!”
“娘娘,秦王之言,并無不妥……”左丞相站出來,又道:“說句不好聽的,像陛下這種不聽教誨的頑固之君,即便回來,以后也可能是大夏不幸,還望娘娘為了大夏江山,大夏的黎明百姓,做出決斷……”
越說越過分。
蕭太后實在聽不下去,怒喝打斷左丞相:“大膽!”
“怎么?今天你們要逼宮?”
話落,秦王等人全部裝模作樣的躬身,異口同聲:“回娘娘,不敢!”
“我等只是為了萬民和大夏江山在說話!”
一時間,蕭太后也僵愣在原地。
說不出話來。
因為面前的三王,還有丞相們都站在了道德制高點。
過了一會兒,蕭太后壓下心中的憤怒,一字一句道:“就算你們說的有道理,懲治陛下也要等他回來再說!”
“行了,都下去吧!”
蕭太后胳膊猛的一揮,宣泄憤怒之余,下逐客令。
秦王等人見狀,也忍了幾分,沒有繼續逼迫。
隨之,蕭太后一旨發向北境北城。
幾天時間,一晃過去。
寧云在北城這幾天,已漸入佳境。
越來越像皇帝了。
這天,蕭太后的圣意到了秦無涯手中,秦無涯第一時間轉向寧云。
寧云見了后,裝模作樣的接過,看完里面的內容后,臉色也變的難看幾分。
蕭太后讓他做好心理準備。
三王聯手左右丞相,還有六部官員正在彈劾他這個皇帝。
對此,寧云心中無語至極,罵了起來,屋漏偏逢連夜雨,不是一般的倒霉。
泥馬!
還沒來得及享受,已背負了罵名。
秦無涯注意到寧云臉色變化,輕聲問道:“陛下,京城那邊……”
“自己看!”
寧云心情不太美麗,把圣意丟給秦無涯。
秦無涯雙手接過,看了起來…
他本身也是聰明人,信上的內容,和他之前所想的一樣。
雖說大家都不希望夏皇死,但活著的夏皇,少不了被百官彈劾。
“陛下,不管發生什么,末將都相信您!”
秦無涯心口不一道。
寧云瞥了秦無涯一眼,淡淡道:“錯了就是錯了,沒必要不認!”
“回京吧!”
反正少不了面對京城文武百官。
那就干脆直接對線唄。
為了王權富貴,該付出也得付出。
秦無涯欲言又止,點頭道:“是,陛下!”
“即刻回京!”
就這樣,他們一行人,不顧寒冬,快速回京。
一路上,郭九幽和寧云間無交流,亦或是說,前者把后者當空氣。
時間過的很快,一眨眼,寧云等人到了京城之下。
相對來說,這里的天氣比北境溫和了些,不過依舊很冷。
寒冬的緣故,哪怕京城也來往人不多。
寧云望著規模宏偉的京城,胸膛內也生出些磅礴之意,站在這座城上,可俯瞰萬物啊!
爽!
幻想片刻,寧云被拉回現實,腹誹不斷。
直接這個皇帝回來,竟沒人迎接?
靠!
秦無涯見此情形,也尷尬不已,沖寧云道:“陛…陛下,您稍等,末將這就讓人通報!”
歸途中一言不發的郭九幽開口:“不用了,我等帶罪之人,有何臉面讓大家禮迎?”
“這……”
秦無涯也無語。
只見郭九幽直接把身上的甲胄脫下,露出上身,把提前準備好的荊條綁在身上。
負荊請罪。
秦無涯見了,無奈,一時也不知自己該怎么做。
寧云則心啐不斷,這老頭,真能裝犢子啊!
隨即,他裝模作樣道:“郭老元帥,這一次兵敗,完全是我之錯,和您沒關系,您也是被迫的,不必這般!”
“而且您也年事已高……”
話還沒說完。
郭九幽就打斷:“哼,本帥對不起的是先皇!”
“……”
寧云無語,合著,不拿自己當干糧唄?
行,一個個都給小爺等著,有你們掉下巴的時候!
不多時,城門之下傳出噠噠聲,赫然是三王騎著高頭大馬帶著百官走出。
這三位王爺,龍虎之氣盎然,光一個照面,讓寧云心中都有些壓力。
不能慌,必須得穩住。
很快,秦王寧四海開口,沉聲喝道:“郭九幽,秦無涯,爾等身為朝廷大將,隨陛下胡鬧,損失二十萬大軍,使大夏陷于水火之中,還不趕緊下馬認罪?”